三缄其口的意思及故事

小编:

  【成语】:

  三缄其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释】:

  缄: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

  《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举例造句】:

  但他们又会时常安慰自己,说自己的那些儿难以启齿的事儿别人不会知晓,就是知情的人也会三缄其口替他保守秘密。

  【成语典故】:

  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 制度。据《说苑.敬慎》载,孔子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 人,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大概这给孔子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所以孔子在谆谆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后来人们便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了。人们常用的“缄默不语”也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诸葛亮出师表成语大全

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1

最新课件制作合同(通用9篇) 最新高速公路服务区餐厅经营方案 餐厅工作计划(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