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的意思及故事

小编:

  【成语】:

  胶柱鼓瑟

  【拼音】:

  [jiāo zhù gǔ sè]

  【解释】:

  形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出处】:

  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举例造句】:

  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

  【成语典故】:

  典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对垒,这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赵将廉颇坚守营垒。“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结果,“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释义

  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最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凭名声用赵括,就像是把胶把瑟上的弦柱粘住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他不懂得随机应变。赵王不听。结果,赵军被秦军打败,40万大军被活埋。赵国几乎灭亡。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价值连城的意思及故事

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1

2023年干果销售工作总结(通用7篇) 2023年法治基地参观心得体会(精选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