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语文知识点:变色龙知识点

小编:

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变色龙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乞丐(qi) 伶俐(ling) 咳嗽(sou) 旗帜(zhi) 坯子(pi) 魁梧(kui) 眨眼(zha) 中看(zhong) 契诃夫(he) 逮住(dai)

(二)字形

蔑视 醋栗 戳穿 娇贵

竹篾 米粟 杀戮 骄傲

二、词语

招惹:(用言语、行动)出动,逗引(多用于否定式)。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颜色: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和卓越的剧作家。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的农奴,父亲以经营杂货为生。契诃夫的童年就是在极端专制的封建家庭里度过的,所以他从小就仇视专制统治,向往进步和自由。契诃夫在中学读书和在莫斯科大学学医期间,阅读过大量进步文艺作品,接受过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1884年大学毕业后,他在莫斯科附近行医,接触了农民、地主、官吏、教师等各种人物,扩大了视野,加深了对沙皇俄国黑暗现实的认识。1890年,他又到沙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认识到专制制度的腐朽,这一切对他的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他创作中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契诃夫从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共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短篇小说如《凡卡》《普里希别叶夫中士》《一个官员的死》《变色龙》《哀伤》《苦恼》《乏味的故事》《决斗》《装在套子里的人》《姚尼奇》《农民》《在峡谷里》等,中篇小说如《草原》《第六病室》《未婚妻》等,剧本如《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他常常通过一些日常平凡的事物,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2.作品介绍

这篇小说选取社会生活的一个极小片段——街头的狗咬人事件,通过精彩的对话,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反复无常而又厚颜无耻的警官形象,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黑暗。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是契诃夫这个短篇小说的独特之处。

3.写作背景

《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面对民主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其必然灭亡的命运,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沙皇的这些爪牙媚上欺下,对平民百姓是一副嘴脸,对贵族老爷则是另一副嘴脸。沙皇政府在竭力强化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官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达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媚献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察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而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变色龙本是蜥蜴的一种,小说借这种动物颜色多变的特点,喻指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性格特征。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二)结构分析

按故事情节的展开,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这是故事发展和高潮,也是全文的重点。

这一部分生动地描述了奥楚蔑洛夫“断案”的几次变化。在光天化日之下,作家让奥楚蔑洛夫六次判定,五次“变色”,作了淋漓尽致的丑恶表演。

第一次判定(第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次判定(第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

第三次判定(第14—17段):狗是“下贱坯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判定(第18—20段):狗又变成“娇贵的狗”“名贵的动物”。

第五次判定(第21—23段):“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判定(第24—27段):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第28—29段),故事的结局。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第1段,首先登场的是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他“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的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军大衣是沙皇警官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新”和“跟”显示了奥楚蔑洛夫的威风凛凛;但跟的只有“一个”巡警,还又端着“一个”筛子,这就显得不伦不类,和威风凛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收到了讽刺的效果。“没收来”暗示了军警宪兵横行,老百姓的自由和财产得不到保障的时代背景。接着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案件发生的环境,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凋敝萧条。

2.重点语句点拨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接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用比喻、拟人手法渲染环境,勾画出一幅死气沉沉的景象。

(2)“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了吗?”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实质是在尽情嘲讽其虚伪奸诈。狗虽不是将军家的,但毕竟与将军有交,也是拍马卖乖的好机会,于是喜形于色,肉麻奉承,奴才形象栩栩如生。其实,他何尝不是一条忠实的走狗呢?

(3)……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的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

“他的法律”中的“他”指调解法官,法律本不是哪个人的,赫留金如此说,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作家这么写,却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到:所谓法律不过是统治阶级压迫人们的工具,绝不是保护人民的。

3.主题

小说围绕“狗咬人“事件,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结实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态。

4.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的写法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习以为常的事件一进入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活生生的真实气氛,而且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变色龙》就是这样,它只选取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小事件——狗咬人事件,却表现了一个尖锐而重大的现实问题,即官僚警官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沙皇打着法治旗号欺压人民。借小事发应重大问题,是本文的第一个特点。

(2)对比鲜明,构思巧妙

本文构思巧妙。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但绝不是重复,围绕“狗主人是谁”,展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地揭示小说主人公的“善变”性格特征,加强了戏剧效果。五次变色,六次判定,连续的两次自相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的“变色龙”性格。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本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奥楚蔑洛夫所讲的话,充分显示他的个性特点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色龙”本质。如奥楚蔑洛夫对小猎狗和赫留金六次不同的态度和判定,这些都主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对人物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样构成了前后对照,表现了人物盛气凌人、官气十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反复无常、卑劣无耻的种种丑态。

小说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军大衣,这是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鲜明地表现小说主题。课文开头,奥楚蔑洛夫身穿一件新的军大衣出场,这件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用这件军大衣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所有人说:“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了”。脱大衣的动作既表现了他因“判”错了狗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的狡猾。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这里穿大衣则是他心惊胆战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写出奥楚蔑洛夫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可见课文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4)小说语言极富讽刺性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多以笑料或趣闻作为情节基础,带有笑话的性质。但他并不追求庸俗肤浅的噱头,而是通过可笑的生活情景来否定种种丑恶的性格和鄙俗的,或者通过以此来揭示黑暗畸形的社会。作品诙谐滑稽又显得忧郁深沉。比如本文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窜着“新的军大衣”,又“跟”着一个巡警,自然威风十足,但巡警却“端着一个筛子”,则显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讽刺性极强。再如,把小小的“狗咬人”事件说成是“案子”,尖锐讽刺了奥楚蔑洛夫欲借机大耍威风的卑劣心理。小说中几次提到“法律”,无情地嘲讽了沙皇法律的虚伪性,切中时弊,深化了主题。

5.问题探究

(1)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是使我们看到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辣的讽刺。

(2)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六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坯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戏剧效果更加突出。

五、体验拓展

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请你再举一两个文学名著的例子。

答: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通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变色龙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1

白玫瑰与红玫瑰张爱玲经典语录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 最新强军重任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强军思想心得体会(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