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气愤怒的成语

小编:

  导语:愤怒,是人们因为不满意某人或某事,产生的抵抗乃至反抗的心理。下面是查字典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形容愤怒生气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形容生气愤怒的成语

  形容生气的成语及解释 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不死不活:说死没死,说活未活。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八:“箕子虽不死,然便死却又到了,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淡而无味: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

  愤愤不平: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唐·许嵩《建康实录》:“自尔愤愤不平,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

  拂袖而去: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艴然不悦: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

  出处: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负气含灵: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出处: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肝胆欲碎: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回嗔作喜: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两个孩儿,要在他手里过日子,只得回嗔作喜。”

  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出处: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没精打彩: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穷极无聊:穷极:极端;无聊:无所依托。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出处:宋·费昶《思公子》诗:“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

  神采焕发: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出处:《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处:徐迟《特写选·序言》:“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死灰槁木:冷了的灰烬,枯槁的树木。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对世事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死样活气:形容没有生气。

  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抟沙嚼蜡:比喻空虚而无味。

  味如嚼蜡: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见“味同嚼蜡”。

  味同嚼蜡: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同嚼醋。”

  息怒停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处:《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鲜蹦活跳:指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闲愁万种:闲愁:说不出的烦恼。莫名的烦恼极多。形容思想空虚,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满怀。

  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闲愁万种。”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形槁心灰: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旭日初升: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宜嗔宜喜: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宜喜宜嗔: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同“宜嗔宜喜”。

  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爱》:“爱你打我的手势儿娇,还爱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时越觉得好。”

  语言无味: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

  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出处: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植发穿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犹植发冲冠。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

  抓耳搔腮: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转嗔为喜: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吹胡子瞪眼: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出处: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形容愤怒的成语及解释 悲愤填膺: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

  出处:羽人《文化五千年·文坛三杰——曹氏父子》:“曹植听了这个题目,不禁悲愤填膺。”

  藏怒宿怨: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嗔目切齿: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出处:商鞅《商君书·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

  瞋目切齿: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惩忿窒欲: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出处:《周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冲冠发怒: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冲冠怒发: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发怒冲冠: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发怒穿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魏·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出处: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发踊冲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发植穿冠: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发指眦裂: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忿然作色: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怫然不悦: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怫然作色: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出处:《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横眉冷目: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走’,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

  横眉冷眼:愤怒、轻蔑的样子。

  出处:李季《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横眉冷眼不怕鬼,心红胆壮看咱们谁怕谁?”

  火冒三尺: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火冒三丈: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火上添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积羞成怒: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戟指嚼舌: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狂风怒号: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雷霆之怒: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撩火加油:犹言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裂眦嚼齿: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目光如炬: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目眦尽裂: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火冲天: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怒火中烧: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怒猊渴骥: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怒气冲天: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怒气填胸: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气愤填膺: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人怨天怒: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神怒人怨:指人人怨恨愤怒。

  天怒人怨: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同仇敌忾: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万目睚眦: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嘻笑怒骂: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指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出处: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②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骂,自是苏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出处: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形容人物心理的成语

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2021

最新缓刑期满总结范文(17篇) 2023年幼儿园课赛观摩心得体会(汇总5篇)